• 您好,欢迎来到生命之歌!
  • 今天是:
环境建设
        【现场声】  看这个坡道其实基本来说很标准也很好的一个坡道,但是它有些细节就是它的那个起点,它有一个高差,它做的不平,就比较有危险。  【解说】画面中的人是杜鹏,是北京市的一名无障碍监督员,也是一位依靠轮椅出行的肢残人士。日前,记者跟随他在北京街道上体验残障人士出行的无障碍环境。杜鹏介绍,从他的日常出行体验来看,目前北京市各个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基本完备,但在街边、社区等区域,仍有一些易被忽略的细节性问题存在。  【同期】北京市无障碍监督员 杜鹏  比如说一些缘石坡道,它可能在修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标准,高差比较大,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注意,不小心就会摔倒。比如说像有个地铁站,它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是很好,我从站里出来有坡道,但是我从那个平台我下到马路上,一个很高的马路牙子我就下不来,这样的话我可能就需要找人协助。比如一些盲道的一些占用,还有破损还有缺失。我们见过盲道上一个井盖,井盖没有了,这样的话对于视障朋友来说可能就是比较危险的。  【解说】无障碍坡道有安全隐患、盲道被车辆占用……在记者与杜鹏同行的一个小时中,杜鹏发现了多处有“障碍”的无障碍设施。作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者,他几乎每天都会将这些出行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馈。  【同期】北京市无障碍监督员 杜鹏  其实无障碍的事就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了。好的我也会说出来,我们会记录,然后坏的话也会记录,然后也会通过一些渠道去反馈。咱们北京残联现在有随手拍系统,还有我们的北京市的12345的热线,80~90%的反馈是有结果可以解决的。  【解说】在杜鹏看来,虽仍不完善,但他能深切感受到北京的无障碍环境正在变好。  【同期】北京市无障碍监督员 杜鹏  我真的是觉得是北京,因为生活在北京,我觉得北京的整个(无障碍)环境从硬件都到软性到服务的意识其实都是越来越好,因为我们中国太大了,可能是把这些设施全都完全覆盖到我们祖国的每个角落或者是怎么样,这肯定是需要时间的,还是需要给我们做无障碍工作的人一点时间。  【解说】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介绍,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已有极大改善。但同时,仍存在公众无障碍观念不足、监督意识不足等问题。  【同期】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邵磊  在我们的设施水平上,在我们各方面的投入上已经比过去10年已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新的建筑其实无障碍设施的水平基本上我们说都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尤其是残障朋友可能会反映,即便是有了也不好使,或者是即便是有了维护管理也不好。这些方面就是有赖于我们是整体的对无障碍的认识上,观念理念上,在公众的监督上都必须加以提升。  【解说】邵磊表示,无障碍设施面向的人群不只是残障人士,而是所有行动不方便的人群。他呼吁,只有全民关注、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真正“无障碍”的社会才能到来。  【同期】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邵磊  也不光是残障人士,所有行动不便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在这一辈子都会遇到障碍。走到今天无障碍绝对不简简单单的是物质空间环境上消除一点门槛,做点台阶,做点扶手通道。(公众要)关注身边的事情,无障碍的一个终极解决之道就是要全民参与,需要自己去从最细节的方面去关注它,去参与它,去反映它,甚至自己亲自动手去改变它。  ————————————————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王世博 北京报道转发:无障碍智库-无障碍文化
网络配图新华社西宁9月18日电(记者 张子琪)记者从青海省西宁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8月8日起,西宁市新购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近一个多月以来,部分安装了辅助残疾人上下车翻转踏板的车型赢得市民点赞。“新能源公交车不但外观吸引眼球,内部设计也人性化,设有方便轮椅上下的专用坡道,还在轮椅停靠区装有防撞软垫和安全带。”9月18日,正在西宁市小寨公交站等候32路公交车的市民王嘉丽说。“以前乘轮椅出行的乘客,上下公交车时需要被抬上抬下,不仅自身麻烦、乘车不安全,还会耽误其他乘客出行的时间。”西宁市32路公交线路青A23069D车的车长张胜告诉记者。记者看到,这样的公交车在后车门外侧装有轮椅图样的警铃按钮,有需求的乘客按下按钮,可随时提醒驾驶员上车。“提示音响起时司机仪表盘的显示灯也会亮。这时我们需要到后门手动拉开翻转踏板,其中一面搭在地上形成小坡,借助小坡可轻松地将轮椅推上车。”青A02306D车司机王国娟介绍,有时热心乘客也会主动联合驾驶员一同帮助特需乘客顺利上车。市民董志云患有一级肢体残疾:“轮椅陪伴我15年了。在我看来,公交车上有这样人性化的设计,本身就代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有‘人情味’的公共设施。”据了解,西宁市正在构建便捷、绿色、智慧的公交交通体系。“每一个细节都能折射出城市的巨变。无障碍公交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更好地展示了西宁城市文明的新形象。”王嘉丽感慨道。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越来越多新建建筑的阶梯旁设置了带扶手的坡道,越来越多景区和公共设施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行,正越来越普及。有人发起过一份面对残障人士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特殊旅行者考虑最多的首先是交通,其次是无障碍设施,之后才是景点。当前国内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庞大人群,同样有出行需要,同样有向往美丽远方的心。而无障碍通行,保证了他们得以独立、体面出行,是一座方便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桥梁。根据《2018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自国务院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后,国内已出台475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702个地市、县系统都开展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虽然很多无障碍设施已逐步配套完善,但问题是这些设施中有很多还是无法真正利用。无障碍通行,仍然存在很多障碍。门槛高了几厘米,坡道陡了点、滑了些,通道窄了分毫……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细节,对于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而言,或许就成了无法跨越的大山。如果无障碍设施不齐全,或者说设计不合理、管理不规范,轻则可能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严重的话更可能因视线局限等原因对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要实现无障碍通行,需要各方都加强重视,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对残障人士更友好的社会环境。相关部门除了出台倡议性和鼓励性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文件,也应该设立明确统一的标准,做好无障碍设施的验收审查工作,加快建立起对无障碍设施相关投诉的处理反馈机制,如此才能确保无障碍设施真正成为规划“标配”,成为实用有用的配套设施;而无障碍设施的相关责任方,也应该意识到无障碍设施并非摆设,认真做好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有关规划设计,做好无障碍设施的维护运营,将它们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至于我们每一位公共设施使用者能够做的,就是帮助维护好这些无障碍设施,不占用,不破坏,也能为“无障碍通行”建设之路扫除障碍添一份力。来源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本报讯 (记者 张黎娜) 近日,我省老龄办等24个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关于促进我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合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实施意见》从建设适老居住环境、适老出行环境、适老健康支持环境、适老生活服务环境、敬老社会文化环境5个方面,提出15项重点建设任务。在适老居住环境方面,将探索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实施加建电梯项目,支持开发老年公寓和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的新型住宅。在适老出行环境方面,指导各城市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建筑、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逐步推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在适老健康支持环境方面,推进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调动各级医疗资源、基层组织以及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产业企业等方面力量,开展健康养老服务。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完成老年病科建设,地级市建立老年病医院。在适老生活服务环境方面,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前期规划环节,统筹考虑,应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同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敬老社会文化环境方面,重视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优势,加强从业服务,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敬老爱老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要求。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完善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住、行、医、养”等环境更加优化,形成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普遍树立老年宜居环境理念,老年群体的特性和需求得到充分体现,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保障、社区支持、家庭氛围、人文环境明显改善。形成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形成老年人信息交流、尊重与包容、自我价值实现的良好环境。各地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老年宜居住宅、老少同居社区、专业化养老社区,建成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来源 | 西安晚报
咱们残疾人生活最怕的就是处处存在的“障碍”,无论是自己家还是外出,总能遇到各种不方便的时候。国家很早就开始帮助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了,详细的政策你了解吗?小编带你深入解读。坡道改造政策实施中残联在去年6月份发布了《关于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彩票公益金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专项支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经费投入,规范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取得一定成效。面临的问题由于起步晚、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亟待加强。根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信息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国共对93万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仅占有需求残疾人家庭的6%,其中包括约13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特别是全国还有354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尚未进行无障碍改造,远没有满足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家庭无障碍的改造内容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障碍建设指南》和中国残联的有关要求,围绕通过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实现行得通、出得去、能入厕、洗上澡、晒得上阳光的目标,确定以下改造内容:1、下肢残疾人:地面平整硬化、台阶改坡道或设置轮椅斜坡板,楼梯、过道加设扶手;灶台、厨柜、水池等低位改造,方便坐轮椅者使用;户门加宽,剔除门槛,加设扶手、门把手、低位窥视镜等便于轮椅通行;蹲便器改座便器、安装卫生间热水器、扶手或抓杆(洗手池扶手、座便器扶手、淋浴扶手)、浴凳及改善残疾人家居条件的其他设施(防盗窗、升降衣架、洗手盆)等。2、智力、精神残疾人:安装卫生间热水器。3、视力残疾人:铺设盲道、安装语音门铃、灶台安装煤气泄漏报警装置。4、听力残疾人:闪光门铃。在上述基本改造内容的基础上,可结合残疾人家庭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完善改造内容。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流程1、提出申请。由需要进行家庭环境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向户籍所在地残联提出书面申请。2、开展评估。相关专业人员入户对残疾人障碍程度、家庭状况进行考察评估。3、设计方案。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制定无障碍的改造方案,并经申请对象认可。4、施工改造。先制定招标工作方案并得到三方同意后,再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5、验收。由残联、申请人、施工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卫生间改造申请条件基本的申请条件为凡居住环境有障碍、具备改造条件,且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都可以提出申请,不过各地的审核标准不太一样。具体能否通过,还需要去当地残联提交申请才可以知道。由于这项政策是申请才能享受,不去申请的话一般不会主动改造。所以残之家建议残友们,如果符合基本条件,有改造的意愿都可以去申请一下,如果能通过的话,对日常生活也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来源:咸宁网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魏明在咸宁这座美丽的城市,17.1万残疾人希望能安全自由地活动,所以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咸宁无障碍设施建设得怎么样呢?近日,记者体验发现,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比较全面,但仍有欠缺,残疾人出行依然“有些许障碍”。无障碍设施比较齐全公园、广场设置环形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公交车辆配置了语音报站和字幕显示装置;人行道铺设规范盲道;公厕配有无障碍卫生间……4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无障碍设施比较齐全,路上的残疾人设施标识较多,体现了人文关怀。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8月,我市依照无障碍建设标准,实施了对公共场所、综合商业服务设施、学校、公园、车站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和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城区主干道已经进行高标准的无障碍改造,城区道路安全岛的轮椅通行率达90%。在十六潭公园,下肢有残疾的残障人士赵女士正在和家人一起散步。她说,以前害怕出门,更别提到公园散步了。但是现在十六潭公园里有无障碍步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让她有底气走出家门。残疾人走出去有点难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虽然道路上基本铺设了盲道,却不一定通畅。盲道有时被车辆侵占,或者被电线杆、垃圾桶等障碍物截断。4日,记者在桂花路看到,盲道上被出售电动车的商家所占据。盲人如果从此经过,不可避免要“碰壁”。记者询问商家是否考虑到盲人经过此处,电动车会造成障碍时,一些商家表示,从这里经过的盲人很少,由于店内空间有限,只好将车子停放在门前。还有一些市民会随意将电动车、机动车停放在盲道上。当天,记者体验了一次“盲走”,仅仅走出20步,就撞上了5个“拦路虎”,全部都是电动车。走访中,记者还发现,残疾人出入较多的商场、超市、银行等公共场所,也有种种障碍。咸安区南大街社区的商家入口处基本以台阶为主,轮椅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只能“望阶兴叹”。即使有无障碍坡道,由于坡道太陡,也成为残疾人出行的门槛。记者在沃尔玛、中商百货、家联超市等地下停车库附近发现,均有坡道可前往超市,可是坡道太陡,正常人行走都有些费力,对于坐轮椅的残疾人来说,若想爬上坡道尤为困难。记者走入中商百货、银泰百货、大洋百货、光谷广场、中辉国际等商场发现,一些商场没有坡道滚梯,坐轮椅无法通行,虽然商场都有垂直电梯,但有的电梯没有语音提示,如果没人帮助,盲人根本无法知道电梯到了哪一层。无障碍坡道侧扶手未装、残障轮椅道未建设成环形、无障碍路牌较少、低位儿童洗手盆未设置……连续多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残疾人想要自由地“走出来”依然存在一些困难。无障碍设施有建缺管走访中,记者发现,无障碍设施建成后,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设施损坏、废置,也给残疾人出门带来不便。在温泉数码港和人保财险大厦门口,停了三排机动车,把盲道占据得一点都看不见。记者现场看到,该门口的盲道居然被划在了停车位里。据保安介绍,停车位属于大厦里的酒店,只能入住酒店的车辆才能停放。这不禁让人疑问,公共人行道为何属于私人?更何况还如此理直气壮地占用盲道。记者来到嫦娥广场,在广场一侧,通往广场的坡道两侧安装了不锈钢扶手,可其中一个坡道的扶手已经呈倾斜状,固定扶手的螺丝已经脱落,扶手仅仅靠着一根铁丝牵引着。记者扶着栏杆,栏杆摇摇晃晃,已失去支撑作用,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在咸宁大道、长安大道、银泉大道、淦河大道等城区主干道发现,由于机动车辆侵占盲道,人行道上部分盲道存在损坏现象,也没有得到修复。在潜山路附近,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虽然停车位旁竖着无障碍停车标志,记者看到这些停车位却被私家车占用。记者走访市区多处公共卫生间发现,多数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却存在着卫生间被当做储物间或者停用的现象。记者走访我市多条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发现,无障碍设施建成后,由于维护不力导致不少设施损坏、废置,又因为管理不力,出现了无障碍设施被侵害、占用等情况,给残疾人出行增加了障碍。
在陕西西安,有这样两位“较真儿”的人——黄远和魏鹏刚。他们“较真儿”不是要给谁找麻烦,而是为给别人减少麻烦。三个月的时间,黄远和魏鹏刚走遍西安的大街小巷,拍摄了3338张反映西安无障碍设施潜在隐患的照片,并且将这些问题地点标注、汇总在电子地图上。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故事。一场车祸导致只能靠轮椅行走却发现在城市“四处碰壁”是常事2000年,魏鹏刚因一场车祸,而无法独立行走。坐轮椅出门,曾一度让性格要强的他难以接受。2011年,一场车祸造成黄远下半身瘫痪。从那时起,他便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只能靠轮椅出行。从四肢健全到双腿无法行走,黄远和魏鹏刚都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适应过程。在用“坚强”战胜了“绝望”后,他们终于愿意坐着轮椅走出家门,重新开始新生活。然而,他们却发现,在城市里“四处碰壁”是常有的事。因为很多无障碍通道,其实并不是真没障碍。一辆违规停放的汽车,很轻易就能挡住残疾人的道路。对他们来说,调转轮椅绕道而行,却并不容易。△视频 | 车祸致残 轮椅出行遇障碍机动车占道、通道路面高低不平……无障碍通道“障碍重重”为提醒占停盲道的机动车、或堵塞无障碍通道的其它车辆,去年8月,魏鹏刚发起了“无障碍随手贴”活动。他和朋友们,把写有“请您挪车”字样的便利贴,贴到车辆的醒目位置上。魏鹏刚:这是为了提升全民的无障碍意识。有很多人不是故意停放在那儿,他可能是毫无意识的。你贴多了,他会渐渐意识到这样停车是不对的。随着出行范围的扩大,魏鹏刚他们意识到,除机动车占道外,无障碍设施的隐患,或许是更大的问题。有的通道路面高低不平,残疾人轮椅很难通行;有的通道上建了隔离墩,间隙太小,轮椅过不去……这类情况,都让无障碍通道变得“障碍重重”。每天坐轮椅连续工作数小时对所有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感受,黄远和魏鹏刚感到,城市道路设施不完善,很多残疾人可能因此出门不便。如果城市设计者和市民,意识不到那些细节的缺陷,正常出行的残疾人会越来越少。为让这样的恶性循环尽快得到解决,今年五月,他们开始对西安市区内的所有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测试,收集相关信息。夏季的西安,平均气温能达到35℃以上。每天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连续进行好几个小时的户外操作,对黄远和魏鹏刚这样的高位截瘫患者来说,难度可想而知。除了身体上的不便之外,他们还要随时应付各种意外状况。 黄远:有时候稍微不注意,一下子就摔倒了。摔得还挺厉害,整个牙齿、嘴唇上下贯通,只好去缝针。随着工作逐渐推进,行人的好奇和围观不再另他们感到尴尬。他们会借着人们的好奇心,努力跟对方沟通和讲解。黄远说,解释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和支持,甚至给予更多的帮助。△视频 | 坐轮椅走遍西安 绘制无障碍地图三个月走遍600平方公里 拍摄3300多张照片绘制“无障碍地图”近三个月以来,他们靠轮椅,走遍了西安市三环内近600平方公里的范围,拍摄了3300多张照片,找出并记录下问题地点1911个。魏鹏刚:只要在社会上生存,有些地方是必须得去的。记者:有没有想过放弃?魏彭刚:放弃不了。黄远:你只能面对这个现实,理解这个现实。相信随着社会进步、时间流逝,这些问题可能逐渐会化解。采集完信息之后,黄远又用了整整2个月的时间,把所有信息汇总,标注到他自己制作的电子表格和电子地图上。最终,他们制作出了一份特殊的地图,上面标明了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隐患问题。政府部门针对问题区域进行整改“无障碍”的城市更“有爱”见到这份“无障碍设施隐患问题地图”之后,2018年8月9日,西安当地的政府部门正式下发通知,开始针对地图上标出的问题区域和设施,进行整改。随着一些存在问题的设施被改进,不光是靠轮椅出行的残疾人,很多普通市民和游客也都感受到了便利和友善。黄远:这些无障碍设施,绝不仅仅是残疾人在使用,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大众,都在使用的一种设施。它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象征。如今,在商场附近、街道周边,违规占道的机动车少了。黄远和魏鹏刚发现,整改后的公共厕所,也能方便残疾人前往使用。城市里“无障碍”的地方越来越多,黄远和魏鹏刚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了。其实,黄远和魏鹏刚他们,就是渴望能够有一种独立的出行,去体验更多普通人可以体验的东西。黄远和其他几位残疾人朋友,已经一起创办了西安市雁塔区SCI(脊髓损伤)无翼飞翔公益中心,他们想要收集更多城市设施中存在的障碍问题,鼓励更多行动不便的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Copying(C) 2024 生命之歌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辽ICP备14001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