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助残 追梦出彩——作者/覃毅盛
作者/覃毅盛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饱含深情、鼓舞人心。
中华民族对复兴梦想的执着追寻始终是我们的动力之源、勇气之源。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残联的有力指导,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地维护,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他们有的不能凭眼睛看见光亮, 有的不能借言语表达情感,有的不能靠脚步丈量人生,有的不能用头脑放飞梦想,我也是当中的一员。古今中外,残疾人要圆梦必然会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甚至付出生命,但他们的身影与精神令人仰视——左丘失明厥有千古《左传》,贝多芬失聪奏响传世《命运》,张海迪截瘫自学终成时代楷模,罗斯福跛腿从政入主美国“白宫”,刘伟无臂弹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因为有梦、追梦,才有这缤纷多彩的世界,才让我懂得了:追逐梦想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精彩的人生、无悔的人生!
梦想,是记录人生悲喜的画卷,承载着我的泪水和希望。我是一名改革开放后出生成长起来的残疾人,出生在广西一所乡村小学里,我的母亲是这儿的教师,父亲则在300公里之外的柳州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岁时,一场近40℃的高烧、一剂过量的青霉素,使我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终生瘫痪。悲痛的母亲抱着我哭着喊着:“儿啊,你才这么小,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呀?!”从此,治好我残疾的左腿成了我们全家最美好的梦想。
对于我的疾病,坚强的父母从未放弃过努力,他们揽着我四处求医问药,可终不见效果。而我的左腿状况开始恶化:筋脉不畅,肌肉萎缩,以致四岁前都不能正常行走。有时为了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我只能双手落地撑着全身,拱着向前爬行。那时晚饭后,外婆总要抱着我到卧室里,母亲则提来一盆中草药水,帮我敷药、按摩。记不清多少个那样的夜晚:微弱的煤油灯光中,她们一边轻抚着我的左腿,一边四目相望,默默地落下一颗颗无可奈何的泪珠儿。“快点长大,也许我的左腿就会好,妈妈和外婆就不用伤心了。”我一直天真地梦想着。四岁那年,当我扶着床头、跌跌撞撞第一次真正站立起来,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是父母在几步远的地方,用担心、鼓励的目光,张开双臂期盼着我的到来;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仍旧拖着残疾的左腿走路,而学前测试我都以优秀通过,父母笑靥如花,终于等到了正式上学的第一天,父母帮我背上崭新的书包,搞好整洁的学生装,叮嘱我在学校里要注意这些、留心那些,让身体残疾的我丝毫没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身体残缺了,意味着一生的困难,但你还有心灵和思想,它们可以让你强大,做生活的强者!”父母经常不厌其烦地教育我。
梦想,是温柔和煦的春风,一路呵护着我勇敢前行。1991年我得到残联资助,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做了小儿麻痹症矫治手术。为了我早日康复,父母悉心照顾、残联领导耐心鼓励、老师同学真心祝福。这期间频繁接触,“残联是残疾人自己的家,能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的理念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尽力帮助残疾人。”一个激情澎湃的梦想在我幼小的心灵升腾。
梦想,是心中永不落的太阳,时刻温暖感动着我。大学毕业后,我发出的数十封求职信杳无音讯,家里买来一辆残疾机动轮椅车,我成了当地第一个靠搭客找生活残疾大学生。后来,我跟朋友摆过地摊、当过福利厂工人,但儿时的梦始终无法释怀。追逐着儿时的梦,我终于抓住机会,在柳州市柳北区第二批残疾人工作专委公开招考中以综合成绩第一的身份进入残联系统工作。在这里,工作繁忙而充实:我看到了脑瘫儿童最纯真的笑容,听到了盲人朋友最悦耳的歌声,感受到了肢残运动员最有力的奔跑,欣赏到了聋哑人最美妙的舞姿,体会到了残疾人创业者最执着的打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更坚定了我扶残助残的梦想和决心——于是,新华网、中国残联官网、《中国残疾人》《广西日报》《广西残联》、柳州政府网,都留下了我记录残疾人状况调查、康复就业、组织维权的片段。由于业务精湛、作风过硬,2019年我被选派代表广西参加第三届全国残疾人专委知识竞赛,一举拿下全国一等奖、“学习之星”称号以及优秀组织奖,创下了广西参加此项赛事最好成绩,并作为全国6位大会发言嘉宾之一,首次代表广西向全国残疾人专职委员代表分享了自身工作和学习的经验和心得。
梦想,是赶路不止的鞭策,不断提醒着我要竭力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由于自幼残疾,感同身受的我对身边的残疾人多了一份特殊的理解和关爱,更对残疾人工作充满了如火的热情。雀儿山街道是全市困难群体最集中的区域,残疾人工作量占城区12个街道、镇的45%左右。作为该街道残疾人专委的我强忍左腿瘫痪、肌肉萎缩的痛苦,克服人手少、工作负荷量极大、工资不高等诸多困难,大力宣传助残政策,在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改造、文化体育等方面,千方百计地进行帮扶。平时我认真钻研业务,每逢重大节日和“全国助残日”期间,行动不便的我都主动下基层,深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实际困难与呼声。每年,成功地为辖区1200余名残疾人申请残保金和重残生活补贴、重残护理补贴;为约5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发放“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补助金;为多名残疾儿童及白内障患者申请免费手术;为上百名残疾车主申请燃油补贴;为100名残疾人上门赠送轮椅、拐杖、助听器等康复辅具;为1000多名困难残疾人申请发放节假日慰问金和慰问品……
在“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中,辖区一位领低保金的多重残疾人因卫生间地滑无扶手,家属每次抬他入厕都很吃力。经过入户勘察,我为其申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安上厚实的扶手、防滑垫及沐浴凳,给他家里带来极大便利。工人李大哥初中毕业的女儿属智力轻度残疾,李大哥想让她深造,我联系接收残疾学生的柳州市一职校,但她没能通过入学测试,我询问女孩的爱好后,运用《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规定,找到市人社局帮她报名免费培训电脑。残保户老季为儿子的大学学费发愁,我立即撰写材料发给报社报导,短短一周共为其筹款3000多元。黄阿姨的儿子小杨多年前因一场意外导致瘫痪,办理了肢体残疾证,后来小杨不能够说话,还住进了柳北区胜利老年公寓。近日黄阿姨到雀儿山街道办理民政临时生活救助,我了解到小杨的病情加重,及时将情况汇报给柳北区残联,得到批复后携带相机及《残疾人目测评定申请表》等有关材料,跟区残联工作人员一起冒着阴冷的冬雨来到公寓里现场为小杨拍照,重新评定残疾等级,为小杨争取到了更多的政府资助。残疾人老莫要扩大小吃店规模却苦于无资金周转,我了解后通过广西“党员扶残”工程为其申请3000元的创业资金并亲自将协议送到门面,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道:“这次多亏有你帮我渡过难关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捐出特别党费,上门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发放防控物资……所有这些,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只要心中有梦,人生就有彩虹。即使是有严重残疾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巨大的潜能;而我每次为残疾人及其亲属服务,就是一次心灵洗礼,就是在实现我心中的扶残助残梦!
梦想,是支撑倒下决不屈服、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坚定信念,鼓励着我越挫越勇,吼出生命最强音。2013年春节前,命运又一次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由于天冷路滑、腿脚冰软,走路上班的我不慎摔倒在泥坑里,造成膝盖左髌骨粉碎性骨折。这对本已残疾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得不住院治疗一个月。由于伤势严重,出院后医生叮嘱我至少休养半年,但当时恰逢柳北区残联筹备换届选举、“全国助残日”活动及系统信息录入等大量工作,看着同事们忙得不可开交,要强的我再也闲不住了,从下不了床到坐着轮椅活动——我一面按摩锻炼,一面在家办公。出院后第3个月,我学着拄双拐、拖着天天敷药的残腿回到了工作岗位,与大家一起全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梦想,是踏歌而行的激情,奏出我生命绚丽上进的交响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年我克服身体的残疾,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从一个普通残疾人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取得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能力不分大小,每个人都可以发光发热,照亮别人、温暖他人!”身残助残的梦想让我挺直胸膛、拄着双拐,从容的投身公益、融入社会:担任柳州市希望之家脑瘫家庭互助中心理事;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与北京语言大学组织开展的《2017暖春行动》——“圆您一个梦想”主题摄制,配合对柳州市育才特教学校残疾儿童进行专业康复训练指导;被选为广西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工作人员,并引导观众入场并誊写奖状,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残疾人工作者的风采;利用业余时间联合市图书馆开展上门帮助残疾人借书还书的“多带一本书”公益活动;参加柳州市残疾人运动会飞镖比赛荣膺男子组冠军;参与国家语言保护工程——柳州官话发音人的遴选;作为全市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出席了有自治区残联和柳州市政府领导参加的柳州市残疾人“十二五”规划工作执行情况汇报会,并在大会上发言,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点赞;带领青年志愿者参加关爱自闭症群体的柳州蓝色行动;组织残疾家庭参与手工制作亲子活动;常年资助贫困学生;宣传无偿献血;参训柳州市青年作家班;动员市里几位作家、画家来到农民工子弟为主的民办学校——柳州市行知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不定期指导小学生写作和绘画;向市政提出的两条建议:改善我市公交车的候车环境和把市区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生纳入免费午餐范围,已得到柳州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采纳;被选聘为柳北区合适成年人工作者及柳北区法院人民陪审员,维护居民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50多次;编写地方年鉴;发表多篇稿件反映残疾群众心声;获得全国“书香之家”、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四星级奖、《中国青年报》征文二等奖、中国助残社会组织发展交流会优秀论文奖、首届“敦煌国际书画艺术大展”入围奖、庆祝广西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大赛三等奖、广西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比三等奖、柳州市“最美家庭”、柳州青年好榜样、柳州市慈善会柳州晚报分会“爱心人士”、柳州市高等教育优秀残疾学生一等奖学金、柳州日报社优秀通讯员二等奖、柳州市残疾人运动会飞镖比赛男子组冠军等荣誉,先进事迹被搬上柳州市道德讲堂宣讲,并得到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社、中国残联官方网、广西残联、柳州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不断传递正能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在上天给我的那根“残弦”上奏响了“爱”的最强音。
梦想,让人类不断进步,让世界更加美好。活着就要有尊严,就要创造,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梦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我很不幸,因为还未谙世事,便被无情的病魔夺去身体的健康,忍受着异于常人的痛苦;我又很幸运,同样因为这残疾的左腿,让我沐浴着祖国新时代的春风,在梦想的天空中幸福地成长,有平台有机会成就人生的价值。
“中国梦”,凸显坚定信念;“人生出彩”,展现多彩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残健融合,撸起袖子加油干,人人争做出彩人,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东西,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